就YOHOCEO梁超从媒体到电商的艰险与等的是个啥!

  •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 2022-03-09 09:45:37     浏览次数:
  • YOHO! CEO梁超:从媒体到电商的艰险与等待

    这个结论在1些潮流中人传递。有货不是1家大众熟知的电商平台,虽然它的2017年销售额预估做到34亿。普通消费者很少会说淘宝、京东变了,由于对大部份人而言,淘宝、京东只是单纯的购物平台,只存在好不好用、送货速度快不快的差别,而不存在 调性 这回事。但有货不同,它隶属于YOHO!团体,不但是可以买到各大潮牌的购物平台,还是潮流中人的聚集地。

    调性是有货在残暴的电商圈杀出1条血路的根本。也正由于多年来建立了潮酷的形象,1旦入驻品牌变得更多,要统筹到更多不同程度的消费者,必定就会引来1些忠实用户的反弹。

    最典型的例子是,有货1度与陈冠希达成深度绑定,两年后中断合作。虽然后面又签了余文乐、陈柏霖的潮牌入驻,但是对潮牌的硬核粉丝来讲,失去圈中标杆陈冠希,足以构成质疑1家平台不够潮酷的理由。在与有货停止合作以后,陈冠希也于2017年上线了自己的潮牌电商平台,两家争取的是同1拨人群。

    这是YOHO!开创人兼CEO梁超必须面对的议论,YOHO!的发展历程也代表着所有做潮牌生意的公司都要面临的艰巨问题:面对1群对个性化异常挑剔的消费者,要如何在商业化和调性当中求取平衡。

    YOHO!目前有800多人,电商业务占收入比例的95%左右,媒体业务的收入只占5%。但媒体过去是,将来也1直会是YOHO!团体不可放弃的业务线。目前YOHO!的媒体内容包括1系列的潮流杂志、潮流App YOHO!NOW、生活方式App Mars,和同名等。以媒体为抓手,YOHO!才能找到那些对潮流感兴趣的年轻人们,再将它们引流到电商平台和线下店里。

    有货第1家线下店外观

    从媒体到电商,YOHO!做得比1条还要更早。从2005年推出第1本《YOHO!潮流志》,2007年推出潮流社区,2008年推出电商,再到2017年年底开出第1家线下店,看起来每步都顺畅,但其中的凶险和对时机的漫长等待,只有局中人材知道。

    在《中国有嘻哈》爆红之前,YOHO!就签了吴亦凡为代言人。《中国有嘻哈》以后,潮牌生意成为投资圈开始考量的生意,而这个时候,有货已足够大到可以孵化投资其它的国产潮牌。

    36氪与YOHO!团体CEO梁超聊了聊,关于国内的潮流用户群体,有货的线下布局, 和如何找到那些34线城市的年轻人。线下店扩大的同时,YOHO!也在认真斟酌上市计划,目前已知的时间表是,今年将开始准备材料,上市地点首选美国。

    以下为采访实录,经36氪整理

    潮酷的定义

    : 有货2017年年底在南京开了第1家线下店,而且2018年的计划里,线下店也是重点。线下店需要触及提早选址,货品摆放等很多具体而微的的东西,而且每家店的履行可能还不太1样。对照电商,线下的效力是否是不够高?

    梁超:线下是我们思考的1个方向,而且我们现在只是内部计划,除南京以外,还会在2018年找1些34线城市,开800平左右的店。我觉得做这件事最大的挑战不在于去开店,在于人。你在这个城市里面,能不能找到对潮流时尚感兴趣的人,去把我们要做的事情传播出去。复制线下店,开个35百家,其实不是1件那末难的事,由于有太多的品牌,太多的超市都在做连锁的布局。

    : 你具体打算用哪些方式去找到这些城市里的年轻人?

    梁超: 媒体传播是1种重要的方式,但肯定不是唯1的。现在媒体在去中心化,之前讲1个权威媒体能够把这个声音放出去,现在可能不是1个人发声的问题,是很多的大V、自媒体号都在发声。第2,我们也在斟酌线下,34线城市相对范围比较小,1个热门的据了解产生对这个城市的人影响是巨大的。举个例子,今天如果在1个34线城市开了1家有趣的店,明天全城的人都知道,传播效能是高于上海、杭州的。第3个办法是地域性营销,在这个城市有了线下以后,再去做这类当地的媒体营销。这3种方式其实跟12线的做法都差不多,我们也1直在做,履行的方向可能会有些不1样。

    派对是有货线下活动中最受欢迎的1种

    : 传统观点会认为线下本钱比线上更高1点,这是不是意味着你们未来要把资金重点投入到线下部份?

    梁超: 从趋势上看,线上线下的本钱还不1定谁高谁低。我看到1个最新的数据,说南京有60%的商业体处于待招商的空置状态,商业体竞争也是愈来愈剧烈。YOHO!做的又是1个能够帮商业体引流的事情,这些能够帮我们拿到更好的条件。我们现下店的运营本钱是不比线上高,未来我也不敢说1定低,但最少应当是1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 从做杂志到做电商,中间的跨度你是怎样填平的?这二者的路径、组织构建应当有很大的不同。

    梁超:我当初做媒体的动身点是认为中国的年轻人会变得愈来愈潮,愈来愈酷,所以说媒体不是我的终究目标,只是1个载体,它能够帮助中国的年轻人变得愈来愈潮。你说做零售和做媒体有很大的区分吗?1定有,从履行层面上来说,各有各的要点,各有各的门道,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其实都是1样的,就是怎样能让这些消费者变得更酷。

    我们媒体和零售的招商是1个部门的,由于能够在你这儿投广告的,和能够把货放在你这儿卖的其实都是1样的品牌。一样的,你影响到也都是这些用户,他们又想了解内容,又想从你这儿买东西。

    : 关于潮和酷,你是怎样定义的?

    梁超: 潮跟酷不能用1句话来理解,但是合起来我觉得它们有共同点,就是个性。潮背后是由多元化和个性化组成。之前我们讲潮是甚么?穿阔脚裤,染头发,但现在不是这样的,现在说的是玩滑板、跳街舞。喜欢嘻哈叫潮,喜欢听流行音乐的就不叫潮吗?我觉得也不是。潮流现在就是有各种各样的个性化的元素组成。如果你是有自己的个性,且勇于表达自己的个性,其实就已具有了潮和酷的基础。

    :05年你刚开始创业时到现在,寻求潮酷的人群范围变化有多大?

    梁超: 拿发行量举例好了,我们第1期杂志在全国1共发行了1万册,4个城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我们杂志现在1个月的官方发行量大概在68万册。

    平衡的公式

    :《中国有嘻哈》以后,媒体开始注意到嘻哈和潮牌消费的潜力,在这之前以后,是否是就已有很多平台想做同1拨用户的生意?

    梁超: 1直有,具体来讲分成两类,第1类就是大平台。但我觉得大平台没有想清楚,他们仍然把它当标品在卖,觉得甚么都能卖,我今天能够把3C类产品,书籍、化装品这些标品都销售掉,为何潮牌就不能销售呢?事实证明不是这样的。如果潮牌变得更大众化,不去做渠道的甄选和货品的区分,它极可能就变成1个不那末潮的品牌,也就失去它生存的价值。

    另外有1些新兴的平台也在揣摩这件事儿,但是也会相对难1点。由于毕竟有货在这个领域已深耕10多年,有很大的时间本钱在这儿。你或许会说我是通过直播去卖,通过去卖,这些只是手段,而且这些手段我们也在做拓展和尝试。

    : 如你所说,1个东西1旦过于商业化,潮牌用户就会很抗拒,一样的,也有人觉得有货现在已太大了,不够潮酷,特别觉得你们没有跟陈冠希继续合作是个非常大的失误。这些声音对你们来讲会是1个需要处理的情况吗?

    梁超: 对我们来说这就是1个在平衡的进程,又要商业化,又要保持自己的潮流调性,中间该怎样去balance,这里面1定有我们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会根据消费者的1些反馈进行调剂。

    比如说有货之前在做全部App的改版,我们发现后来越改越像天猫、京东。的确,如果寻求效能、转化,跟它们像是最没有错的,由于它们都是更大的品牌,是研究过更广大的用户需求做出来的东西。但是对有货而言,如果今天我只寻求转化,寻求UV价值,可能就会失去自己的调性。所以去年89月份的时候,我们又做了1次改版,让全部有货回归到更偏向于内容导向的版本,结果在App Store里面就有非常多的用户说这才是有货该做的事儿。

    我觉得这也是我们自己在摸索的进程,包括跟品牌合作,我们也下降过门坎,引进了1些可能没有那末潮的品牌,那现在我们也在做1些调剂

    YOHO!产品线发展历程

    : 到今天你们还会把自己定义为小众文化吗?

    梁超: 我们从头到尾没有觉得自己是小众,我们只说自己是垂直。这个垂直是可大可小的1个范围,今天要是到日本、韩国、欧美,喜欢潮流时尚的人是小众吗?肯定不是,大部份人都喜欢潮流时尚。但是在中国,今天可能大部份的人确切就不太懂,只能说是相对小众。我们是1个垂直的平台,但是我们相信这些人群会愈来愈大。

    : 所以是这两年有货遇到了特别好的时机是吗?这或许是10几年以来,除创业那个时点以外的最重要节点,有货需要再次去肯定它的地位。

    梁超: 我觉得算是。从2008年1直到2015年,所有的互联平台讲的都是卖货的效力,反正能把东西卖掉就行。但是现在大家谈的是甚么?谈的是消费,是新零售和精准营销,在谈的是货品的区分,怎样能够做最有品质的东西,而不是卖爆品。这些实际上是YOHO!在12年前创业的时候就在想的1件事儿,中国的年轻人1定会由于他们的潮和酷,选择合适自己品味和消费能力的产品。现在已到这样1个时间点了。

    花钱的效力

    : 听说南京店开业的时候,你常常泡在店里,下店的时候,你会更留意哪些信息?你所面对的人群跟你开店前想象中的人群有哪些不1样?

    梁超: 我全力打造中国服装络招商加盟平台!会看他们下店看甚么东西,消费甚么东西。这个看包括肉眼上的看,也包括更理性的数据上看,由于我们做的智能货架都是在做数据收集的。所以就是去看这个城市的年轻人群对潮流时尚的理解和我们的大数据会有1些甚么样的偏差,以方便我们做调剂。

    有些品牌可能下店展现了,2个月都没有人去碰,但回到线上就卖得很好。这时候候你会发现原来这些色彩更单调1点的品牌,对线下的消费者来说,触感跟上会不太1样。接下来在做这个城市中心店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该怎样去斟酌品牌的展现和销售。

    线上线下虽然讲求1体化,那讲的更多是1种趋势,1种消费者喜好的大方向,但是真正从消费的行动,从效能方面来说,1定不会1样,这也是我们要去看的事情。换句话说,从场景上我们看的是消费者的趋势,从效能我们看的是怎样能通过数据、通过我们的视察让全部零售的效力变得更高。

    有货线下店智能货架陈设

    :从媒体到电商再到线下,现在回头看YOHO!固然每步转型都是顺利的。但是进程当中有过公司差点死掉的时候吗?

    梁超:对创业型的公司来说,分分钟都有死掉的可能性。比如说2008年,我们恰好从媒体做到电商,就遇上金融危机,那时候是自己家里面把房子甚么都抵押给银行周转,熬过了2009年。到现在,以YOHO!的范围、体量和行业地位,再想死掉我觉得其实不容易,只不过是以甚么样的方式在发展的问题。

    : 2008、2009年那会儿有货的GMV大概是多少?

    梁超:大概两3千万元。

    : 现在有货销售额的年增长速度有多少?

    梁超: 大概50%左右。

    : 不管是投资方还是市场,在这两年都非常重视年轻人的需求和潮流。你觉得这有可能带来太高的预期吗?或许这个人群还没有到爆发式增长的时候。

    梁超: 我们觉得潮流电商不是1个爆发式增长的行业。它本身有很多零售的核心价值,包括供应链、团队的组建等等,这些都注定了这个行业没有办法以每一年几倍速度增长,它可能每一年就是增长50%到100%。以这样的速度来看用户的话,离天花板还有很大的1段距离。毕竟中国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真正对潮流时尚理解的人又有多少?

    : 就你所了解到的,目前有很多投资机构进入这个行业吗?

    梁超:我知道这些机构开始会投资1些品牌,但对上游大平台来说,我觉得已比较难了。但是做品牌我觉得是有1些机会的。所以我们看到这几年,不论产品主要出口日欧是传统的服装公司还是像LVMH这样的有战略背景的投资团体,都在投资和收购1些品牌。中国现在还缺品牌,还有非常多的个性化品牌成长的机会,但你说它能成长到多大的范围,谁也没有办法去预估。做到后面,品牌依然会触及到商业化和调性保持平衡的问题。

    : 就我所知,你们的线下店用的所有技术都是自己研发的,从感应标签到智能穿衣镜,为何不采取外包?毕竟外包的本钱或许更低,重要的是研发时间可以更短。

    梁超: 我们之前也尝试过外包1些项目,发现全部反应速度太慢。由于新零售的迭代实际上是非常快的,如果外包,中间牵涉到很多沟通本钱,不太合适像我们这样的平台型公司去做。对1些品牌公司来说,很多事情外包出去是公道的。由于很多是标准化的,1些系统软件的解析,而我们这个触及到独立的研发,而且要线上线下1体化,有很多个性化的功能和需求。

    : 所以你的风格是只要觉得值就特别舍得花钱?有些创业公司CEO会很重视花钱效力,取出1块钱,1定要挣5块钱。

    梁超: 我不是说对花钱不谨慎,而是说该花钱的地方就得去花。这样你才能对未来有所希望。

    : 哪怕前期花的钱远远超过同行也能够?

    梁超: 那得分析有无可能花更少的钱也能办到这个结果。如果不能,那我们就得先花。这个事儿就必须做,我现在确切也没办法把这个钱做到性价比更高。那就得先把坑占住,然后再来渐渐调剂项目。

    : 所以这1两年会是YOHO!猛花钱的阶段。

    梁超: 该花钱的地方就得花。比如说第1家线下店,约请日本的设计师,我们觉得它是有价值的。由于第1间店我们1定是背后有目的,未来第2家、第3家店,就不需要。那时候可能就知道该以1个性价比更高的1个方式去开,中间还是有1个分析的进程。在时间和效果中间,需要去做1些权衡。

    欢迎关注华衣

    服装行业资讯传播平台

    逐日推送服装行业最新动态、大事件、研究新文章等信息。

    <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p>欢迎关注服装加盟

    服装加盟分享平台

    连接服装品牌与服装代理商,全力打造中国服装络招商加盟平台!

    欢迎关注童装圈

    童装行业资讯传播平台

    逐日推送童装行业最新动态、大事件、研究新文章等信息。

    欢迎关注亵服圈

    亵服行业资讯传播平台

    逐日推送亵服行业最新动态、大事件、研究新文章等信息。

    杨大筠

    “花小钱”品牌也能成超级IP ?

    任何企业对利润要求和寻求,可谓永无止境,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最期待的状态应当就是,不花1分钱广...